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

募資者詐欺,募資網站要負連帶責任嗎?(約 800 字)

案是,答案也不是。

有一個看板專門給人張貼房子招租的訊息廣告,一張一個月收 $500,後來有人租了,漏水了,除了怪原屋主外,是不是要怪提供張貼的業者是幫凶?幫忙把不良房子租出去?

有時平台商只是提供平台,不負連帶責任,Google 的 YouTube 類似如此,隨時都可以上傳視訊,除非有人檢舉某個影片侵權,否則多認定大家為良善的,因此 YouTube 才有這麼多影片。

相對的,Apple 的 App Store 就是個嚴審系統,不僅手機應用程式審很久,有時退件的理由有牽強、難拿捏,原本被退的漫畫應用程式,因為引起軒然大波,又突然准許上架了。

嚴審不代表就是負責,出了事情,平台商還是可能把責任統統推給原創者,自己完全沒事。

以 Kickstarter 網站為例,他們雖有審查,但也僅是偏向簡易的格式審查,總不能讓募資宣傳的基本文案都不齊,就隨意讓人發起募資,基本上只要合乎上傳格式,就讓人開始募資。

但也因為糾紛多了,曾經有募資發起者順利募得資金後無法交貨或延遲交貨,或交貨的東西,與當初募資前的說法有出入,因而控告募資發起人,並連帶控告 Kickstarter。(20123D Printer 專利侵權 3D Systems 控 Formlabs 及經銷商 Kickstarter

事實上 Kickstarter 每天上網發起募資的提案非常多,無法逐一詳審,所以採寬鬆的格式審查,至於發起的募資案是否侵權、是否為詐騙、是否能如期交貨,均不是 Kickstarter 所能控制,但 Kickstarter 已加強管制,例如新的發起案不可以只有草圖或模型,必須有真的能動的影片,才允許募資。

類似的,以軟體而言,微軟的視窗軟體若是因為系統不穩當機,或因資安漏洞導致駭客攻擊,用戶因而向微軟求償,微軟不可能成為今日的軟體帝國,光告就被人告到死,這其實是商業條款的權責界定,若太嚴,軟體產業根本無從發展,若太鬆,用戶的權益就會被犧牲,就看如何拿捏(事實上防毒軟體宣稱有保險,至多是賠整套軟體的授權費而已,相關的資安危害損失無法賠償)。

所以,募資平台會審核,但是是寬鬆或嚴審,每個網站不一定,比較討好提案方的會採嚴審制,反之則採寬審制,不過大體上平台網站會盡可能讓自己免責,否則問題很大,這點無論是募資發起者或資助者都必須事先注意。(完)

沒有留言: